生态流量

来源:| 时间:2021-08-20

        生态流量的概念自提出以来,一直在演化、内涵和外延,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所以,生态流量标准和方案也不应是固定化、僵硬化的。除此之外,河流的生态情况受诸多因素影响,我们应当把水文情势变化造成的影响与其他环境压力区分开,建立水文情势改变-生态响应关系,评估水文变化与其他生态指标的关联性,获得水文变化对生态影响的阈值,从而确定生态流量标准,制定灵活的、适应性强和可持续修订发展的生态流量方案。

01

生态流量的概念及演化

生态流量概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初的河道枯水流量、河道基流的研究,50年代开始了基于流量、流速、水位与水生生物关系的河流生态流量研究,60—70年代出现了河流生态流量相关的评价和计算方法研究80年代以后生态流量的概念已在不同学科领域与行业管理中得到了快速发展,演变出不同的概念与定义。经过多年的发展演化,生态流量的概念大致分为了两类概念体系:一是时段总水量的概念,二是瞬时水量的概念。

直到目前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和不断的发展变化,生态流量的概念逐步向流量的本质属性回归。即生态流量不仅是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河水,更重要的是流量的过程。参考《中国水利杂志》给出生态流量的定义是:河湖生态流量是指为了维系河流、湖泊等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需要保留在河湖内符合水质要求的流量(水量、水位)及其过程。

02

生态流量的内涵及要点

生态流量本质上是一种特定的河水流量,是在陆地河湖水系中循环流动的水量,其本质属性是维持陆地生态与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河湖生态流量保障是维护河流健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已经被社会公众的普遍认可。因此切实抓好河湖生态流量保障十分必要。

生态流量所需水的特殊性质主要包括:

①质与量统一性。

水是质与量的统一体。 水量的保证是生态系统存在的前提,水质的要求是生态与环境系统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基础。

②可再生性与流动性。

河湖水系中水的周而复始循环流动才能为陆地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提供物质流和能量流,可再生性与流动性是生态流量最显著的本质属性。

③时空异质性。

由于水循环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因此生态流量在不同自然地理环境中具有空间异质性;此外,地球万物生长具有季节性变化,生态流量也有与之相适应的季节性“脉冲”波动性。

④阈值性与适宜性。

既然具有时空异质性,那么对于某一特定时空范围下的生态与环境系统而言,生态流量便具有上限、下限的变动区间,表现为一定的阈值性与适宜性。

03

生态流量的不同计算方法

迄今为止国际上有200多种生态流量计算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水文学方法

水文学方法又叫作“历史流量法”,通过历史流量资料来推导河流生态流量,是最简单也最具代表性的方法。由于河流生态系统长期适应流量变化,历史流量中包含了体现河流生态系统在生态平衡状态下运行的流量数据。

②水力学方法

根据生态系统的功能与河道的水力参数(如湿周、流速、深度和宽度等)有一定的关系,可采用与生态功能相对应的水力参数来确定河流生态流量。该方法的前提假设是选定的水力参数存在一个阈值,当流量变化时,如果不打破该阈值那么河流健康可以得到维持。

③生境模拟法

在水力学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对自然生态系统状态不需要预先假设,需要根据指示物种所需的水力条件确定河流流量,为水生生物提供适宜的物理环境,定量化并基于生物原则的采用物理实验模型的方法。生境模拟法可定量化,且基于生物原则,被认为是较可信的评价方法。

④综合法

从生态系统的整体出发,综合考虑流量、泥沙运输、河床形状与河岸

带群落之间的关系,提出的河道流量能够同时满足生物保护、栖息地维持、泥沙沉积、污染控制和景观维护等功能,强调河流是一个综合生态系统。

04

广东的生态流量保障工作

1.当前进展

广东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水资源管理和水生态保护工作,其重点工作之一就是确保生态流量。为加强河湖生态流量保障工作,省水利厅从流域系统治理高度加强流域各地各部门协作,进行统一调度,在河湖生态流量保障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①构建流域水量调度常态化机制2008年起,广东省水利厅组织各流域局先后通过开展流域水量调度保障生态流量,目前水量调度工作已经形成常态化机制。东江、北江和韩江,以及鉴江流域所确定的控制断面生态流量控制目标均得到了保障。

②精准调度有力支撑断面达标。每年水量调度前,广东省水利厅组织水文、水库、电力调度等主要执行单位,会商预测水雨情形势,结合水库蓄水、流域取水要求和重要控制断面的流量控制要求,确定日均出库流量控制目标以及干流梯级电站调度要求,确保精准调度同时严格计划用水管理。

③系统谋划持续推进生态流量保障工作。印发了《广东省河湖生态流量管控工作方案》,对全省河湖生态流量确定与管控工作进行系统谋划,提出了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工作任务与安排,同时选择汕头等6个试点城市率先垂范,积累经验。

④加强引导推动各地市积极开展生态流量管控。广东省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为抓手,推动地市开展生态流量管控工作。例如韶关、中山都印发了相关生态流量保障水量调度方案;江门开展22个水库的流量监测,科学核定生态流量。

2.存在问题

①中小河流生态流量保障压力大。大江大河生态流量满足程度高,但局部区域中小河流生态流量却难以保障。因为全省9847宗小水电站大部分分布在山区中小河流上,部分采用引水式发电,引走河道水量,致使河段减水脱水,甚至在枯水期断流,严重威胁区域生态。

②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加剧生态流量保障难度。广东省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水资源年内分配极不均衡。每年汛期水量约占全年80%,而枯水期则不足20%,导致枯水期社会经济用水和生态需水矛盾严重,一旦遭遇长旱,为保障流域供水安全,生态流量必然难以保障。

③保障河湖生态流量的工作体制机制尚未健全。因为地处丰水地区,有些地方对生态流量工作认识不到位,而且目前缺乏具体的法律法规支撑,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监管不明、体制不健全等问题。此外,河湖生态流量缺乏量化标准,对地市工作没有足够的引导性,难以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3.工作展望

为实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同发展,接下来广东省将把推进生态流量保障作为水资源管理的一项核心工作,分期分批稳步推进。

1.加快编制第一批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实施方案。合理确定控制断面的生态流量目标,制定管控方案,明确保障水源及其保障方式,明确生态流量调度、监测、管控的责任主体,明确监测报送制度、预警发布制度、考核与问责制度等。

2.制定广东省生态流量保障技术指南。结合省内河湖实际情况,开展适应的生态流量相关理论方法研究出台广东省生态流量保障技术指南(准则),指导全省不同类型河湖生态流量的确定及保障工作。

3.推动生态流量法规政策体系建设。推进其法制化建设,明确河湖生态流量工作中的职责和权利。推动制定广东省生态流量监督管理办法,明确相关规定,在制度层面形成完善的生态流量法规政策体系

4.完善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监督考核制度。完善监管保障制度,强化地方各级政府责任,严格考核评价和监督,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同时建立公众参与机制,提高生态流量工作的公众参与及监督管理水平。

5.加强生态流量监测体系及能力建设实施长期监测和评估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的河湖生态流量监测预警体系,实现重要断面生态流量监测全覆盖同时,还要提升水文要素自动或在线监测能力,以便快速响应突发事件。

05

        生态流量的概念自提出以来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和变化,并演化出两大概念体系。这里主要是指为了维系河流、湖泊等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需要保留在河湖内符合水质要求的流量(水量、水位)及其过程。

河湖生态流量保障是维护河流健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控制水资源开发强度的重要指标,广东省目前在生态流量保障工作上已有较大的进展,但仍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需要协同调度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

[1]王中根,等.关于生态流量的概念解析[J]中国水利,2020(15).

[2]董哲仁,等.生态流量的科学内涵[J]中国水利,2020(15).

[3]孟帆.强化生态流量保障,建设广东幸福河湖[J]中国水利,2020(15).

版权所有:广州丰泽源水利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1097226号